“桂博讲坛”第一百二十三期《桂林博物馆藏西南少数民族背带赏析》

时间:2022.07.11信息来源:研究室浏览次数:3273

字体大小:

主 讲 人: 秦  婕  桂林博物馆保管部馆员

时      间: 2022年7月4日

地      点: 桂林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

主办单位: 桂林博物馆

为加强人才培养,活跃学术氛围,鼓励文物研究和学术创新,2022年7月4日上午,桂林博物馆在一楼多功能厅举行第123期“桂博讲坛”学术讲座,在保管部秦婕图文并茂地讲述中,共同赏析桂林博物馆藏西南少数民族背带。讲座由桂林博物馆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周华主持,桂林博物馆全体人员聆听了讲座。

背带是人类生息繁衍过程中集使用、展示和文化信仰等功能为一体的物质载体,是特定区域内文化的集中体现。色彩斑斓的背带在西南少数地区生活中十分常见,形制、工艺、纹样各异,桂林博物馆藏背带以清末至现代制作使用为主,在欣赏馆藏西南少数民族背带的同时,秦婕馆员还对背带形制、装饰技法、功能等问题逐一进行了梳理分析。秦婕馆员认为背带除了背负功能外,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内涵,寄托着母亲对孩子绵延地爱与祝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既是女性勤劳智慧的象征,也承载着种族繁衍和民族兴旺的美好期盼。通过参加讲座,引领大家进一步探究背带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全面理解少数民族背带文化。

桂林博物馆唐春松馆长在讲座中指出:新时期博物馆办展模式出现转型升级,从单一实体展览提升到“1+N”模式,即展览+讲座/研讨会/文创产品展示/社教活动/讲解直播/文集等。博物馆在举办展览时进行资源整合,相关业务部门都要参与其中,增加展览的附加功能,拓展博物馆发展空间,通过多元化运作真正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新时期博物馆的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运营。

韦卫能副馆长认为:应拓宽研究领域,加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西南少数民族背带的研究拓展延伸到全国各地方、各民族、国外育儿工具的研究;拓宽办展领域,从单一的藏品展览拓展到展览+讲座等模式,提高办展水平和层次,扩大博物馆社会影响力。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开阔理论视野,创新研究方法,进一步促进博物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孙明光副馆长谈到:博物馆通过文物展示的方式实现文化传播功能,因此文物征集十分重要。通过开展采风活动,加强藏品征集,促进对非物质文物遗产的的保护;加强文物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要收集反映民俗文化的物品,还要及时采拍反映民俗文化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讲座使大家受益匪浅,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下一步将学以致用,付诸实践,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学习能力。

2.jpg



撰稿:孙微坚                

摄影:陈明霞                

编辑:何文韬                

审核:周华、韦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