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博云课堂【(2022)第2期】:新春特辑——虎年说虎
字体大小:大中小
宅家云上见 桂博云课堂
嗨!小伙伴们
大家好~
又是一年春来到
欢欢喜喜过大年
“桂博云课堂”2022年新春特辑上线啦
博物馆的虎千姿百态
虎相关的故事更是精彩纷呈!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虎的世界吧。
关于虎,人们在历史传承中人编织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生肖习俗和极具特色的虎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自然世界中的虎】
虎被称为“百兽之王”,属猫科家族,由古时期食肉类进化而来,是食肉目中适应性最强、分布最广的一支。目前已知最早的虎化石是由中国科学家在甘肃发现的大约生存于250万年前的龙担虎,据此推测老虎起源于中国。虎作为纵横大自然的顶级捕食者,其分布区域曾涵盖多个气候带。近百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加之人类无节制的盗猎捕杀,虎的生存场所面临严重威胁,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尚存的虎亚种共有6个: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华南虎、苏门答腊虎、马来亚虎和印支虎。而里海虎、爪哇虎、巴厘虎三个亚种已走向灭绝,中国特有的华南虎已也已踪迹难觅。
图一 重庆自然博物馆藏华南虎标本
【历史文化中的虎】
自远古时代起,先民们在与虎共生的环境中,对虎的气势和体魄既敬畏又向往,将其视为神明,予以崇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虎文化。在历朝历代瓷、金、玉器、书画当中,虎的形象更是丰富多彩,栩栩如生。
中华神兽——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以玉作为君子之德的参照,要让玉不离身。而虎是商周玉器的重要题材,将虎的形象引入到玉器的制作当中,希望借助虎威除邪祟、保平安。在传统文化中,虎还常常与龙并称,形成了龙虎相合的文化符号,如图二所示,桂林博物馆藏宋代龙虎纹玉佩,玉佩图案为阴刻,祥云环绕,龙飞于天,虎行于地,龙腾虎跃,意寓祥瑞、安定。
图二 桂林博物馆藏宋代龙虎纹玉佩
虎镇八方——人们塑虎为器,借虎的威仪将王权与神权结合,以此象征政治权力。因此,虎形象也频繁出现于钺、匕首、藤牌以及宝剑等兵器之上。如图三所示,桂林博物馆藏清代虎纹玉剑格。剑格也叫护手,是指剑身与剑柄之间作为护手的部分。用虎纹装饰宝剑的剑格,意在借虎的威猛来体现军人勇敢威严的一面。
图三 桂林博物馆藏清代虎纹玉剑格
虎形入画——古代画论称:“虎为山兽之君,壮如猫而大如牛”。一身王者之气的虎,是历代中国画家追求表现的对象,在不同时期的文人画作中虎已不再是凶猛的野兽,而是化身为一种可爱的、有灵性的形象。如图四所示,桂林博物馆藏清代黄庆麟水墨指画猛虎轴。指画是以画家的手指蘸墨作画,从手掌到手直接入画,别有一种趣味和技巧。画中一猛虎立于山岗之上,前身略低,虎尾高高翘起,眼睛朝下凝视,仿佛正要朝下方的猎物扑去。刚劲有力的猛虎与嶙峋的山石,凸现出指画粗狂、古拙的艺术风格。
图四 桂林博物馆藏清代黄庆麟水墨指画猛虎轴
这幅是桂林博物馆藏民国阎磊设色虎轴(图五),题跋上标有“山君”的字样,山君,即虎的别称,所以“山君图”即虎图。画面中一只老虎怒目狰狞立着,侧头长啸,威风凛凛。
图五 桂林博物馆藏民国阎磊设色虎轴
【民俗生活中的虎】
中国虎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各民族中都有关于虎的神话故事流传。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也有众多关于虎的典故。当虎的形像进入民间后,更是成为了世代相传的“吉祥物”,人们认为虎能够辟邪除秽,还能够保护儿童成长。于是,虎的形象经常被用于百姓们的衣食住行当中。可以说,在全中国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中,虎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虎亦有灵——桂林博物馆藏清代上官周设色人物图轴。图中绘一只老虎头顶书卷,罗汉立于虎旁含笑观书,为佛教弥勒尊者伏虎之典。传说十八罗汉第十八位罗汉,即弥勒尊者,他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而长哮,弥勒尊者便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猛虎就被他降服,常和他一起玩耍,故人称他为“伏虎罗汉”。
图六 桂林博物馆藏清代上官周设色人物图轴
祈福辟邪——民间有画虎辟邪和画虎迎祥的习俗。虎形象在历史长河中接受丰富的文化填充之后,由繁化简地符号化了:驱邪与祈福,这就是虎形象的民俗学含蕴。桂林博物馆藏绣虎挂屏,属于四川凉山的工艺品,当地多彝族,虎元素在彝绣中无处不在,他们认为宇宙万物皆由虎变成,相信虎神会保佑子孙后代。右上方有题字:一声啸震千山外,凛凛余威百兽惊。
图七 桂林博物馆藏绣虎挂屏
虎福童趣——传统文化注重传承,中国人将最重要、最美好的祝福都凝聚在孩子的服饰和用具上。那些捏人魂魄的猛虎在孩子身上换了一种面貌,或可爱或憨厚,生意盎然。因为人们相信,虎能护佑孩子们平安健康。这些可爱、精致的虎头帽、虎头鞋和围嘴是各族人民对于孩子茁壮成长的殷切期盼和祝福,如下图所示。
虎跃新春,虎年亨通。
福虎生旺,金虎纳福。
愿《桂博云课堂》伴你度过一个“虎”气十足的快乐年!
撰稿:胡 莹
编辑:陶兰兰
审核:韦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