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博讲坛”第一百二十二期《大足宝顶山石刻开凿者重考》

时间:2022.07.05信息来源:研究室浏览次数:3428

字体大小:

主 讲 人: 牟 群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时      间: 2022年6月29日

地      点: 桂林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

主办单位: 桂林博物馆  桂海碑林博物馆

                  柳州市博物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6月29日下午,“桂博讲坛”第122期学术讲座在桂林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主讲嘉宾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牟群,来自桂海碑林博物馆、柳州市博物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事桂林地方史研究、石刻研究、雕塑艺术等方面的专家,桂林博物馆的全体员工聆听了讲座。讲座由桂林博物馆副馆长洪德善主持。

牟群教授是著名艺术批评家、书法家,四川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中国当代艺术。著有《视觉的智慧》《艺术生态》《20世纪中国美术批评名篇选读》等论著。其学术与批评坚持独立批判立场,对当代视觉艺术的观察具有广角的人文透视。

牟群教授在讲座中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对大足平顶山石刻开凿者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讲解。大足石刻是我国重要的佛教石窟,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1999年,大足石刻以其独树一帜的雕刻风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牟群教授通过仔细查阅史料、反复实地考证,以正史史料、权力背景和资源整合力为突破口,提出了与先前大足学约定俗成定论完全不同的见解并逐一展开论述:1.大足宝顶山石刻不是民间工程,而是皇家工程;2.赵智凤不是开凿者是工程代号,传世雕像原型亦非赵智凤;3.释迦涅盘卧像前头戴冕旈者正是宋光宗赵惇本人;4. 宝顶山摩崖不是密宗道场,而是佛教六宗集成。

牟群教授对大足石刻的研究揭示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伟大的艺术往往出自资源聚集;二是促使我们重识川渝地区地方史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牟群教授认为:大足学应该包容多样方法论,多样学术观念,多学科架构。充分发掘大足石刻内涵,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比较、争议、考据、分析等全方位研究,大足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发展,才能成为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一环。

洪德善副馆长在总结时谈到:牟教授的研究成果使我们对重庆在南宋时期的经济文化、人文美学价值等有了新的认识,对大足石刻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和发展,特别对研究中国西南史有积极地意义。大足石刻的兴起与辉煌与其地理位置、政治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实施如此浩大的工程消耗巨大,必定与当时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社会关系、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存在密切互动联系。因此要更好地解读和阐释大足石刻重大价值,必须将其置于当时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中,拓宽研究视野,调整研究思路,才会有新发现、新突破。

2.jpg


撰稿:孙微坚                

摄影:陈明霞                

编辑:何文韬                

审核:周华、韦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