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博讲坛”第一百二十四期《桂林抗战文化》

时间:2022.07.13信息来源:研究室浏览次数:3201

字体大小:

主 讲 人: 李  艳  桂林博物馆办公室馆员

时     间: 2022年7月11日

地     点: 桂林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

主办单位: 桂林博物馆

7月11日,第124期“桂博讲坛”在桂林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由桂林博物馆李艳馆员分析解读《桂林抗战文化》。讲座由桂林博物馆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周华主持,桂林博物馆全体人员积极参与,认真聆听。

抗日战争爆发后,桂林逐渐成为沦陷区人员疏散的主要地区,城区人口曾高达50万人。大批进步文化人士和文化团体云集桂林,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创造了大量文化产品,举办了众多文化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桂林抗战文化城,对唤醒民族民众抗战救亡意识,鼓舞民众的抗日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李艳馆员阐述了桂林抗战文化的定义、形成原因,桂林抗战文化城代表人物、桂林博物馆开展抗战文化宣传教育的途径等问题,以欧阳予倩、田汉在桂林抗战文化城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对桂林抗战文化的内涵、特征、历史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桂林抗战文化是桂林一座历史丰碑,它所蕴含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桂林博物馆在开展抗战文化研究和宣传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重视弘扬抗战文化对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帮助群众更深刻地理解抗战文化在当下的实际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桂林博物馆副馆长洪德善在总结讲座时指出:桂林抗战文化的研究在80年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发掘的空间拓展需要在研究方法、目标、途径上寻找突破。研究桂林抗战文化不能脱离对桂林抗战文化城的研究,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孕育文化的母体。城市的兴起因民众的聚集进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又促使城市改变以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当时桂林城区人口曾高达50万人,在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如何实现城市运转的?很多问题还需要更深入更透彻的研究。希望大家借助馆藏资源优势,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桂林抗战文化、桂林抗战文化城的研究,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8.jpg




撰稿:孙微坚                

摄影:陈明霞                

编辑:何文韬                

审核:周华、韦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