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博讲坛”第一百三十二期 《惊艳:“中国风”与明清外销瓷 》

时间:2023.09.12信息来源:研究室浏览次数:1940

字体大小:

讲座主题:惊艳:“中国风”与明清外销瓷    

主 讲 人 :黄静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

时   间:2023年9月7日  

地   点:桂林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

主办单位:桂林博物馆


9月7日上午,“桂博讲坛”第132期学术讲座在桂林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黄静作了以《惊艳:“中国风”与明清外销瓷》为主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桂林博物馆研究室主任周华主持,全体博物馆工作人员聆听了讲座。
       随着中西贸易的兴起,至17世纪,中国的陶瓷器、丝绸、家具、漆器、扇子、屏风、刺绣、壁纸、象牙雕刻、银器等工艺品和艺术品大量输入欧洲,为欧洲的王室、贵族及富有阶层人士所钟爱,由此在欧洲掀起了一场波及家居装饰、园林设计、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的中国热。还引发了欧洲社会对中国知识的追求和生活方式的摹仿。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风”。“中国风”兴起于17世纪中叶,在18世纪达到顶峰,自19世纪逐渐式微,在接近两个世纪里风靡欧洲。
       在“中国风”盛行的近两百年里,陶瓷器一直是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在此期间的中国外销陶瓷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中国瓷器装饰宫殿、家居、花园等,或在宫殿、府邸内设置中国瓷器展示室;二是成套餐饮用具的定制,使中国陶瓷器渗透于当时欧洲富有阶层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三是人物瓷塑的流行;四是中国外销瓷器中洛可可元素的完美呈现;五是欧洲来华定制的瓷器中,彰显个性和凸显身份地位的纹章瓷大量出现;六是对中国传统纹样瓷器的追捧;七是外来定制的器物大增,使明清瓷器中西方器型、西方纹饰的器物数量剧增;八是对中国陶瓷器的模仿及中国风瓷器的生产。
       通过此次讲座,大家不仅了解到了明清时期陶瓷在“中国风”的体现,更了解了这个时期中国瓷器对欧洲社会生活方式、装饰风格、审美趣味乃至时尚风向的影响,认识到瓷器不仅曾是中国的象征,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对此,大家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微信图片_20230907161920.jpg



撰稿:吴海舟

摄影:陶兰兰

审核:周华  韦卫能

编辑:张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