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博云课堂——重阳节特辑》

时间:2021.10.16信息来源:宣教部浏览次数:3876

字体大小:

重阳海报.jpg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关于“重阳节”,不止孟浩然,陶渊明、李白、杜牧、王勃……历代诗人都曾争相吟诵。这一天,既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真挚亲情,也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知己友情。这个节日里,人们喜欢登高、赏菊、饮菊花酒,除了这些还有什么习俗呢?与这个节日相关的故事、诗词与文物,您知道多少呢?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都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重阳。时至今日,重阳节更多体现的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意义。


一、话重阳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相传东汉汝南县境内有个瘟魔,每逢九月初九都会出来作恶。瘟魔夺去了恒景的父母,于是他决心防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强的仙长。他拜师练功,终于学成降妖剑术。恒景回到家乡,按照仙长的嘱咐,在九月初九这天,发给每位乡亲一片茱萸和一盅菊花酒,并带着乡亲到山上避险。当瘟魔出现时,突然闻到茱萸和菊花酒的味道,便不敢前进。恒景此时手持宝剑,斩杀了瘟魔。自此,每逢重阳,插茱萸、饮菊花酒成为重阳节的风俗


二、品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历来就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较为熟知的习俗,另还有插茱萸、簪花的习俗,不知道你们听说过吗?正如杜甫《九日》诗说:“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王维的诗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都是非常真实而生动的风俗画面。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吃重阳糕

重阳前夕,南方一带家家都要蒸糕,以取登高之意。糕上用红绿色的蜜饯镶嵌出各种花形图案,内放桂花,精巧香美,名为重阳糕。有的地方,把重阳糕做成九层高,像座小宝塔,上面还要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的意思。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父母还将重阳糕摆到儿女额头,祝愿百事皆糕(高),取谐音图个吉利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古人曾风趣地称茱萸为“辟邪翁”,称菊花为“延寿客”,喜饮菊花酿制的重阳酒。酒的做法非常讲究,据《西京杂记》说:“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菊花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酿出来的酒,风味清雅,饮之使人经络舒展,浑身轻松,据说可以延年益寿。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醒脑、驱虫等功效。古人采摘茱萸的枝叶和果实,或佩带于臂,或放随身香囊里,以此祈祷避难消灾。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以“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作为相赠佩带的礼物。


三、赏文物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文人墨客相聚一场,饮酒赏菊,吟诗作赋,赞美菊的傲霜品格。写菊,诗人们更是各显神通。东晋陶渊明独爱菊,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也都是咏菊佳作。菊是多年生宿根草木植物,叶子有柄,卵形,边缘有缺刻或锯齿。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药用与食用价值。其历经风霜,生命力顽强,被文人墨客赋予清寒傲霜的品格,与梅、兰、竹同称为花中“四君子”。因此爱菊、赏菊、诵菊、画菊成了文人们生活情趣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与艺术作品中都留下了菊的身影。
微信图片_202110140939583.jpg

【明·青花淡描牡丹菊花纹梅瓶】 桂林博物馆藏

这件明代青花淡描牡丹菊花纹梅瓶质地细腻,造型古朴淡雅,腹部主题图案绘牡丹、菊花纹图。纹饰清纯素雅,给人以浓淡相宜之感。采用铁线淡描的笔法,线条根据所绘纹饰的具体对象而灵活变通,有粗细之分,以便更贴切地表现菊花、牡丹的质感,而且多运用短促的线条,使画面极具节奏感,整个画面飘逸、灵动。


→【小知识】

来咯,长知识啦!你知道什么是铁线描吗?


微信图片_202110140939582.jpg铁线描花卉

明代万历时期的瓷器烧造,异形器增多,纹饰内容纷繁绚烂,绘画笔法也出现了一种新颖的表现形式,这类瓷器被当今古陶瓷学界称为铁线描。青花瓷器上的铁线描,是指在青花瓷上的一种绘瓷笔法,它仅用线条表现画面,不经渲染填色,且出现成组短促排线,绝大多数出现于明代万历民窑产品上。青花铁线描瓷是指以青花为绘画原料,用铁线描笔法绘画纹饰的瓷器。


微信图片_20211014093958.jpg【清·沙馥 设色秋菊海棠扇面】桂林博物馆藏

画面采用国画技法里的没骨法,使得所画山石、花朵、枝叶明暗参差、秀润亮丽。这幅画的构图也十分别致,枝上盛开着三朵菊花,白色的花瓣与墨色的枝叶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选用一枝粉色海棠花斜生而出,为画面增添了生机勃勃之感,作品构图疏密有度,虚实结合,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微信图片_202110140939581.jpg

【清 岫玉浮雕菊花纹如意饰件】桂林博物馆藏

自魏晋起,花卉纹被广泛运用在玉雕当中,并形成独特的审美魅力,深受人们喜爱。如常见的海棠花、菊花等。该饰件为岫岩玉制作,是如意上的饰件之一。温润光洁,雕琢精细。正面琢出高浮雕菊花纹,四周围绕枝叶,右上角刻有一蝴蝶,整幅画面有福寿绵绵的美好寓意。


微信图片_202110140939584.jpg                                                                           【现代 张复兴设色菊花蟹宴横幅】 桂林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设色菊花蟹宴横幅。菊花从中,两只肥美鲜活的大闸蟹挥舞着双螯,似乎欲爬上酒瓮,这是要偷酒喝,变醉蟹啊?嘿嘿~让人意犹未尽,既有文人墨客的雅趣,又不乏充满活力的生活气息。


四、传美德

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长寿,故重阳又添敬老之意。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了浓浓的人情味和深刻的文化底蕴。2012年12月28日新修订、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推动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重阳节,我们不妨抽点时间多回家陪陪父母,让老年人享受到真正的陪伴,并把尊老、敬老变成日常行动,这样才能让敬老的美德更好地代代相传。
祝全天下的老人安康、快乐!

撰稿:胡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