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博讲坛”第一百三十期《岭南地区史前晚期的文化格局和人群迁徙 》

时间:2023.06.16信息来源:研究室浏览次数:2500

字体大小:

讲座主题:岭南地区史前晚期的文化格局和人群迁徙

主讲人 :陈洪波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时   间:2023年6月12日  

地   点:桂林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

主办单位:桂林博物馆

6月12日上午,“桂博讲坛”第130期学术讲座在桂林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波以“岭南地区史前晚期的文化格局和人群迁徙”为题进行了讲座。桂林博物馆副馆长洪德善主持讲座。

陈洪波教授从岭南地区的“澳巴人种”和“和平文化”底层、岭南“准新石器时代”的迁徙和生业经济、距今5000年前后岭南“龙山化”的进程等三个方面展开讲座。陈洪波教授通过研究认为岭南地区之所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是基于澳巴人种和和平文化的底层,与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了基本区别,特征是砾石石核石器、渔猎采集、洞穴岩厦居住、屈肢葬等。更新世的环境变迁使得岭南土著人群发展出“准新石器时代”文化,但没有走上黄河、长江流域的道路,未成为农业起源之地,其原因主要与文化传统、地理环境有关;“准新石器时代”的岭南,与岭北仍然有人群和文化交流,但不足以撼动岭南旧石器时代末期以来的文化格局。在距今5000年前后,岭南地区开始了“龙山化”进程,其主体内容主要是农业人群迁移,一种是文化的传播,另一种是人口的扩散,主要通过中国西南、两广地区和福建沿海三条路线向南传播。文化和人群的迁移逐渐打破了当地自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的文化格局,改变了人种结构和经济方式。

通过此次讲座,大家纷纷表示受益颇深,对岭南地区文化的形成、特点、及迁移后形成新的文化特征有了新的认识,为大家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洪德善副馆长强调,掌握考古学方法对于我们认识远古时期的文化面貌至关重要,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发生、发展、交流、人口迁移甚至城市要塞的设置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此次陈教授的讲座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们在今后研究的过程中,也要有考古学的地理空间意识,通过地理空间来理解文化传统、文化流动以及文化传播的路线,最终了解人类的发展,追溯人类文化基因,文明基因;要学会从细小的局部讨论更多的细节,为构建宏大的文化和文明作出力所能及的事情。

IMG_3150.JPG



撰稿、摄影:吴海舟

审核:周华  韦卫能

编辑:张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