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博讲坛”第一百二十一期《桂林博物馆藏瑶族神像画释读》

时间:2022.07.04信息来源:研究室浏览次数:3334

字体大小:

主 讲 人: 周  羽  桂林博物馆保管部主任  

时      间: 2022年6月27日

地      点: 桂林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

主办单位: 桂林博物馆

2022年6月27日上午,“桂博讲坛”第121期学术讲座在桂林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由桂林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周羽主讲《桂林博物馆藏瑶族神像画释读》。讲座由桂林博物馆研究室主任周华主持,参加讲座有原桂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福洲、原桂林博物馆副馆长何英德、桂林博物馆全体人员。

瑶族神像画描绘瑶族民众所信奉神灵的画像群,是进行宗教仪式时悬挂的神灵画像,反映了瑶族人的宗教信仰及精神追求。瑶族传统宗教发源于湘中的梅山地区,由汉族道教与当地原始宗教融合发展而成,因此瑶族神像画中既有道教仙家,也有瑶族宗教中的本土神祇。周羽副研究馆员以桂林博物馆馆藏的一套(25件)清光绪年间瑶族神像画为释读对象,对比道教神像画与瑶族神像画的差异,讲述神像画所蕴含的文化含义,表明瑶族传统宗教吸纳借鉴道教神祇及教义并加以改造,使其呈现“本土化”的特点,并通过神像画得到固化与传承。瑶族神像画真实体现了瑶族的精神信仰、历史民族文化,其中蕴含的众多信息,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究。

原桂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福洲在讲座最后谈到:桂林地方人文和历史积淀深厚,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加强对本土传统文化、馆藏文物的研究;树立创新意识,积极转变工作思路,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文物的征集和保管能力的提升;加强文物征集、保护、研究、利用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应管理机构,充实研究人员;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深入挖掘优秀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发展和弘扬,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3.jpg


撰稿:孙微坚                

摄影:陈明霞                

编辑:何文韬                

审核:周华、韦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