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云课堂之濒临灭绝的珍奇动物——中华白海豚

时间:2022.03.18信息来源:自然科学研究部浏览次数:66

字体大小:

中华白海豚是鲸目海豚科肉食性海洋哺乳动物,又称妈祖鱼、粉红海豚、镇江鱼、太平洋驼海豚等,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海洋生物之一。中华白海豚野外种群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浅水海域,在东南亚、澳大利北部海域,印度和南部非洲的热带亚热带浅水海域都有它的踪迹。

广西的北部湾海水水质优良,构成有利于中华白海豚栖息的河口环境。钦州学院中华白海豚研究团队通过跟踪调查,观察到以三娘湾为主要活动区域的中华白海豚种群。

中华白海豚体长约2.0-2.5米,最长达2.7米,体重200-285千克。体粗壮,喙中等长,背鳍基部形成增厚的脊,上有近三角形的较大的背鳍,鳍肢和尾叶均宽,均具圆的梢端,标本最大体长约2.6米,下颌前端略超出上颌,喙与额隆间没有深的凹痕为界,背鳍基部形成增厚的脊;尾柄具发达的背脊和腹脊;幼体时为暗灰色,随年龄增长变浅,亚成体灰色和粉红色相杂,成体纯白色,常由于充血而透出粉红色;有些成体的身体上有暗色斑点,少数个体在呼吸孔后的颈部有暗色斑点形成的环。

中华白海豚性情活泼,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生活在浅水区和多岩石处,休息或游玩都会集结在靠近沙滩的海域。其作息通常会与涨潮和日照的时间相配合,在黎明和黄昏活动较频繁,常在潮涨时觅食。中华白海豚的食物主要是河口的咸淡水鱼类,也取食头足类,不经咀嚼快速吞食。

由于中华白海豚栖息于河口和沿海地区,与经济开发区、航运密集区高度重叠,因此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填海等工程造成的浅海适宜生境的退化和丧失、被渔网误伤、被船只撞伤、船只和工程造成的噪声污染、沿海工业和农药造成的水质污染、过度捕捞导致的渔业枯竭等,都威胁着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繁衍。

微信图片_20241225105901.png

撰稿:李阳  唐梦婷

审核:邓璐冰

编辑:陈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