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报道十三: 桂林博物馆举办“我爱大自然”科普活动 ——用科普连接青少年
字体大小:大中小
5月19日至26日,是全国科技活动周,桂林博物馆于5月26日、27日在未成年人教育互动中心,继续举办“我爱大自然——用科普连接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第三期、第四期。
在26日的活动中,参与活动的15名孩子们首先聆听了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友邦教授做的“鸟类与我们的生活”科普讲座。李教授的讲授深入浅出,深深吸引了孩子。孩子们认识了鸟的外形特征,并学会了从鸟类的头、脚、羽毛等特征辨别鸟的种类、习性;知道了鸟在预报农时、维护绿色植被、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坚定了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的责任。随后,孩子们进行了“关注鸟类保护自然——手绘风筝DIY”。只见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从材料包中拿出三角风筝,兴致勃勃地用彩笔绘制燕子、小鸡、麻雀、天鹅等自己喜欢的鸟类,不一会,一只只充满童稚的小动物出现在风筝上。孩子们开心地举着自己亲手绘制的风筝,迫不及待想放飞上天。
27日有20位孩子参加活动。来自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周岐海教授向孩子们做了题为“探寻喀斯特石山灵长类”科普讲座,详细介绍白眉叶猴这一广西特色灵长类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讲座中,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问“为什么猴宝宝是金黄色的呀?”、“猴孩们住哪里呀?他们每天吃什么?”、“猴子的邻居们都有谁?”等童趣十足的问题,对猴子的生活充满好奇。随后进行了“守护灵长类的精灵”情景话剧表演。孩子们先制作了自己喜欢的猴子面具,然后跟着老师来到“我爱大自然”场景草坪,扮演回到森林的小猴子,相互挠痒痒,争先恐后地模仿小鸟、大象、小兔子、小乌龟、小青蛙等动物。随后又模仿小猴子们端坐在草坪上晒太阳、伸懒腰,度过了美好又惬意的一天。当天,桂林市机关第一幼儿园55班的17位小朋友在此开展了“大手牵小手 我们一起走”专场体验活动。
“我爱大自然”科普主题活动结合5·18世界博物馆日的连接主题和全国科普周内容,将博物馆与青少年紧密连接,将自然、手工、艺术等知识相连通,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鸟类与我们的生活”科普讲座现场
“关注鸟类保护自然——手绘风筝DIY”活动现场
探寻喀斯特石山灵长类”科普讲座现场
孩子们制作猴子面具
“我爱大自然”场景草坪活动现场
撰稿:周晓慧
摄影:易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