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博物馆云课堂——新年特辑(第二期)

时间:2021.02.13信息来源:宣教部浏览次数:3509

字体大小:

老牛为还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春种秋收,田地里总能见到牛儿们俯身劳作的身影。无论老幼,牛儿总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毫无怨怼。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一下牛儿与人类生活、发展的多方面影响以及关系,并在纳福迎祥的佳节喜庆中涉取“牛精神”,在牛年鼓足“牛劲”,劈波前进。


【农耕“牛”】

微信图片_20210224163550.jpg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在机械尚未发明时,牛是农民的“拖拉机”,是中国农村的第一生产力,极大地增强和延长了人的双手。早在春秋战国时,古人就把牛用于耕田,至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创造了“代田法”,使牛耕得到推广,牛的地位越发重要,位居六畜之首,成为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帮手。至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广泛应用,时至今日,我国部分农村仍有用牛拉犁耕田的传统习惯。如图一所示,桂林博物馆藏《丰子恺漫画牛》左上方写有:“日长耕作罢,闲步晚凉天。牛背安眠好,春郊草味鲜。”一耕牛位于草地之上,牛儿平视前方,牛尾随风摇摆,悠闲的在进食。一位身着红色上衣的牧童手持缰绳,伏在牛背上小憩,画中展现了暮春时节,劳作之余,人与牛和谐相处的画卷。

那么,牛是如何被驾驭的呢?驾驭牛犁地的首要条件是让牛完全听从指挥,这样才能进行耕种。古人利用牛鼻敏感的特点,在牛的两个鼻孔中间穿孔,然后穿上环,环上连着绳索,或者直接用绳索穿在牛鼻孔上,通过这种方式残忍而有效。桂林博物馆藏《设色牧牛图轴》中牧童一手持鞭,一手牵水牛,牛鼻孔上穿孔被绳子牵着。这种穿牛鼻的环在古代被称为“蒱”或“桊”。

微信图片_20210224163557.jpg

牛耕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进步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及效果。一是深耕,深耕能比较彻底地消灭杂草和病虫害,能改良土壤,还能加大吸收人工施肥、水利灌溉的能力。二是取代了用人力踩耒耜翻土的劳动,不但直接减轻了人们的劳动量,还能大大提高劳动效率,便于大量开垦荒地,从而提高粮食的总产量。而牛的功绩并不仅限于耕田辟地,其在交通、食用、艺术甚至军事上都得到广泛运用。如军事上,相传战国齐将田单曾发明“火牛阵”战术,在千余只牛的牛角上缚上尖刀,尾上缚苇灌油点燃,猛冲燕军,大败燕军,连克七十余城。交通上,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王亥就发明了牛车,在晋代,牛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

微信图片_20210224163603.jpg

【精神“牛”】

未标题-1.jpg

我们再来说说,牛的身上都有什么优秀的品质呢?

首先是勤劳。牛的一生都非常操劳,经常是早出晚归,浑身都是汗和土泥,就像现在我们经常能听到夸赞工作认真,任劳任怨时,称为 “老黄牛”。忠厚,是牛的优秀品质。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很多都有放过牛的经历,孩子们自己去玩了,把牛放在山坡上,它会乖乖地吃草等着主人回来。勇敢,也是牛的优秀品质。牛是有性格的,一旦“牛脾气”发起来,那真是势不可当。正如电视上经常看到的西班牙斗牛场,牛始终认准红色的披肩,不会为外界干扰而改变自己认准的方向 ,坚持不懈的追寻、奔跑着,直到献出生命。还有就是无私。正如鲁迅所言“牛吃的是草,挤出来是牛奶”。它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到最后还奉献身上的一切。

六畜之首”的牛,与我们中华民族相伴相守了数千年,凝结了憨厚、忠诚、坚韧、勇悍、悲悯、尽命的精神形象。欣逢牛年,希望牛的精神能继续滋养我们,一如既往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开拓创新,耕耘人生之美。

撰稿:蔡靖雯、胡莹、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