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风韵——桂林博物馆藏明代梅瓶赏析

编 著:桂林博物馆

封面题签:耿宝昌

出版发行:文物出版社 2012年7月第1版

开 本:889 x 1194 1/16 印张10                                                        

书 号:ISBN 978-7-5010-3469-7

定 价:230元

序言

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上万年前,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和使用陶器,而瓷器的制作更是古人的一项重大发明,为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国陶瓷数不尽的品类、造型、纹饰与色彩,可谓“流光溢彩”于世界,影响深远。

“梅瓶”造型,始见于唐代黑釉与褐釉瓷,至宋元时期,全国南北名窑均有烧制,而明清两代更为盛行。关于这一特定名称,有云因其瓶口较小,仅可插梅枝而得名,但究其器有盖又是为何?江苏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的白釉铁红料书“赏赐”款梅瓶,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两件“内府”梅瓶,北京明定陵出土的几件梅瓶,以及元明时期其他地方窑的相似器,均带盖。梅瓶既有套口盖,看来应是盛酒的容器,与玉壶春瓶同一功能。又如1970年山东邹城明鲁荒王朱檀(明太祖第十子)墓中曾出土一件带盖梅瓶,瓶内仍存当年陈酒。而明靖江王家族墓群中所出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器身也绘有挑夫担着盛酒梅瓶的画面。

上述范例或许可说明当时梅瓶的主要用途,也揭示了明晚期帝王与皇族沉醉于酒、无所作为、颓废荒淫的生活。而清代梅瓶主要用于陈设,因而用于插花亦不无可能。

梅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器物,而其名称、器形乃至功能的变化亦反映了历代文化的发展。

桂林博物馆珍藏的三百余件明代梅瓶,多出自明靖江王陵区,其中不乏稀有的精美佳器,如宣德时期的青花梅瓶及嘉靖时期的梅瓶都极具代表性,纹饰也相当丰富,有鱼藻纹和仕女题诗、携琴访友等人物图,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足以构成一个体系。以介绍馆藏梅瓶为契机,桂林博物馆曾多次组织专题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前些年出版的《靖江藩王遗粹》,更是得到了相关学者和观众的高度评价。

今时,集多位陶瓷学者深入研究并撰写文章,《古瓷风韵——桂林博物馆藏明代梅瓶赏析》即将出版以飨读者,实可喜可贺。

寥寥数言,以为序。

 

耿宝昌

2011年9月29日

img  024_看图王_看图王.jpgimg  025_看图王_看图王.jpg

后记

“2000年桂林·中国青花梅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和《靖江藩王遗粹——桂林博物馆珍藏明代梅瓶》图集的出版,使桂林博物馆所藏丰富多彩的明代梅瓶为世人瞩目,成为桂林旅游文化的又一个品牌。十余年来,桂林博物馆一直坚持深入开展对馆藏梅瓶的综合研究。此次编辑出版的《古瓷风韵——桂林博物馆藏明代梅瓶赏析》是第二本研究馆藏明代梅瓶的专著,本书集众多专家学者近年的研究成果,并更加全面系统地介绍馆藏明代梅瓶,同时总结了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观点,以便进一步推动对馆藏明代梅瓶的深入研究。

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和同行们的大力支持,耿宝昌先生欣然为本书作序并题写书名,叶文程、张浦生、王莉英、陈华莎等均予以精心的指导,陈克伦、张仲淳等不吝赐稿,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周成、出版中心主任王少华和第二图书编辑中心副主任王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