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蒙曼游桂博:展品背后的故事(一)
11月8日,著名学者蒙曼教授走进桂林博物馆,在跨越千年的文物长廊中驻足凝望。从先秦青铜器的神秘纹饰到宋代瓷碗的温润釉光,她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揭开了展品背后深藏的“大一统”叙事——一段关于文明交融、边疆治理与文化认同的岭南史诗。●蛇戏蛙纹铜尊:青铜器中的文明对话在恭城秧家村出土的春秋青铜器群中,一件蛇戏蛙纹铜尊引起了蒙曼教授的特别关注。它与同出的鼎、罍、卣等33件青铜器共同见证着一段重要的文化交融史。尊体纹饰极具张力,双蛇盘曲昂首,青蛙悬贴其间,跨越地域的纹饰组合融合了中原文化、楚文化、越文化,是先秦桂林地域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生动体现,蒙曼教授由此引申出湘桂走廊“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的重要历史地理意象。“西北有高楼”象征着中原成熟的礼乐文明,而“东南通绝域”正指向湘桂走廊这条连接中原与岭南的交通孔道。这条走廊是文明交融的桥梁:中原的礼制文明沿此南下,与本地信仰创造性融合,诞生了独具魅力的瓯骆文明;百越文化也通过这条通道,主动吸纳中原礼乐精髓。它证明在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前,深层次的文化融合已然展开,为后世政治上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相思埭:运河里的南北诗篇站在唐代相思埭...
查看详情
-
桂北游击队员自制的子弹袋和子弹
持续不断的武器装备供应是现代军队赢得战争胜利的物质保障,也是自身存在的最基本需求。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战争是综合国力的比拼,拼的就是武器装备与物资保障。桂北游击队自从成立之初,就孤悬敌后,身处国民党重兵包围之中,在没有外部支援的情况下,以缴获的武器来装备自己,浴血坚持在桂北地区,给国民党反动派以...
06/10
2021
-
桂北游击队《对党的认识》读本
桂林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本泛黄的小册子,纸质铅印,其纵长12.5厘米,横长10厘米,封面从上到下写着“对党的认识”五个大字。册子封面简洁,泛黄的纸页在册子边缘处微微的上翘着。正是这么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在桂北游击队深入敌后开展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游击队统一思想认识,提高部队凝聚力、...
05/21
2021
-
陈光烈士
陈光(1918—1949),原名陈益昌,广东梅县人。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陈光和进步学生一起参加抗日救国运动。随后,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担任中共梅县南口区委书记。1943年,陈光受组织委派来到广西,先后在长安中学和四维中学任教,以中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在进步青年中宣传革命...
05/12
2021



